目前分類:剉冰店/機車行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老機車-夢幻收藏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日本機踏郵便車

1960年代,日本的郵差常以這款郵便車代步送信。『機踏車』算是介於機車與自行車之間的產物,在機車尚未發展成熟之前,這種腳踏車加裝油箱及二行程引擎的代步工具,在當時是一種權貴的象徵,通常以醫生、律師、地主等為最大宗得買家。台灣在短暫的年代裡也有這類型的機踏車出現,由於機車問世時間也甚早,所以很快被機車取代。



山葉YAMAHA野馬50機車


野馬系列是山葉機車公司銷量最好的實用車款,耐用、好騎故障率低。當年有個經典的廣告詞『野馬的衝勁!崎嶇的路面,愈顯示出不凡的威力』可見YAMAHA野馬系列的機車多麼的威猛。
在50年代時,山葉機車還是由功學社股份有限公司、萬山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山葉技術合作生產,那時車上所掛的商標清一色為KHS,不過這款車雖由功學社生產,但卻首例使用日本三葉商標掛在車上。





本田CS-50機車

本田HONDA公司成立於1937年,一開始是生產汽車的關鍵零配件活塞環,創辦人為本田宗一郎。
在1959年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內燃式發動機製造商。
在台灣銷售的本田CS-50,當年是由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本田公司技術合作生產,更以四衝程、不冒黑煙、省油為當時的廣告訴求。


 
新三東50SA-1機車

1966年上市,『新三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機車引擎採用旋閥式、出力大、轉矩強、四段變速、耗由量少、價格便宜,是一部經濟實惠的理想機車。新三東50SA-1以山葉機車50cc為原型,以低廉價位優異性能一砲而紅。 並自行開發新車型,成為國人自創國產機車品牌的特例。 可惜於57年初政府宣佈50cc機車不得雙人乘坐的政策,讓國人對於50CC卻步,新三東50SA-1機車庫存大增,也漸漸失去了市場,最後因主企業馬達工廠投資過大、財務吃緊而倒閉。





本田50CC機車

台灣三陽機車在1967年引進這款新一代本田C50機車,C50在汽門上,與原先C100有些不同,並做些更改,讓引擎功率及效率提昇。
1958年時在日本推出本田Honda Cub C100,定價5500日圓,兩年內共賣出14萬輛,成為機車有史以來產品壽命最長的暢銷車。這款機車顛覆了機車只能男生騎乘的慣例,讓穿裙子的女生也能不用橫跨座墊,直接上座騎乘,當年在台灣各加工出口區,很常能見到女性員工騎乘這款機車上下班。







本田CS-65機車

在1968年政府實施50CC機車不能雙載政策時,這款65CC的輕機車,也就成為市場主流,大都用來載運輕量貨物,很常在柑仔店、電器行或水電行的門口看見老闆載貨的身影。
機車本身外型相當流線美觀,樸實的外表之下,有著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引擎)。







 偉士伯VESPA 50機車

『VESPA』義大利文WASP是黃蜂的意思。就像機車外型特殊的腹腰、大尾部造型及其引擎聲。
台灣早期VESPA 50機車僅由義大利輾轉進口,當年能有購買能力者,大都以高收入得醫生、貿易商人或駐台美軍為主。自民國1958年起,台灣偉士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VESPA在1953年受電影(羅馬假期)的影響,當時隨著新聞媒體、廣告及電影的宣傳,VESPA儼然成為一種文化和流行的風潮。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剉冰店-夢幻收藏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瓶蓋黑松鐵牌

1958 開始使用懸掛於商店門口的黑松琺瑯招牌。
1955年開始到1971年,黑松公司為迎接「瓶裝飲料時代」的來臨,特以「王冠」瓶蓋圖案為商標構成圖,直接表達了立足飲料界的不變決心,並增強消費者「飲用」的認知度。這時期,黑松飲料的瓶蓋是其商標。



70年代盾型黑松商標鐵牌






1931黑松汽水上市,開始使用「黑松」商標。

1950黑松沙士上市。









1.黑松紙標瓶身飲料系列收藏(1950-1964)
黑松公司於1925年,以進馨商會名號首創「富士牌」、「三手牌」生產彈珠汽水,成功踏出經營飲料的第一步。 早期的空汽水瓶都需退瓶回收,清洗、消毒、殺菌後重複使用,由於瓶身上紙標,常須經過冰塊冰鎮使汽水更為清涼,但紙標經過浸泡後保存不易,能夠保留至今的紙標空瓶時數不易。
-------------------------------------------------------------------------------------------------------------------------------




2.剉冰攤檜木展示櫃(1960-1970)
這類型的檜木展示櫃,大都使用在路邊攤的剉冰攤,上方有兩扇玻璃門及條狀陳板,方便老闆陳放水果、配料及大冰塊,下方的底座是成半空心的木條狀,方便讓冰塊的水順留而下,以免櫃內積水,由於使用檜木製作即使經過近60年之久依然堪用。
-------------------------------------------------------------------------------------------------------------------------------





天霸王旋轉機
1.鐵製外殼款。
2.木製外殼款(綠色)。

------------------------------------------------------------------------------------------------------------------------------









3.養樂多
1964年台灣開始販售由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 代田 稔所發明生產的『養樂多』。當時以養樂多媽媽騎著養樂多車為主要販售方式。當年的包裝方式還是玻璃瓶身,直到1971年實行容器改革,推出PS塑膠瓶,為國內飲料界的革命性創舉。







4.仙桃牌鮮泡汽水
在還沒有水果口味汽水上市前,所有汽水廠所生產的汽水大都是以『鮮泡汽水』居多,或許是延用彈珠汽水的原料改制成瓶蓋裝有關,後期的新品研發成功,口味也就多變,大都是水果口味。如椪柑汽水、檸檬汽水、葡萄汽水、芭樂汁等。
------------------------------------------------------------------------------------------------------------------------------



5.彈珠汽水

日本人在1976年利用檸檬水加入二氧化碳,再裝入瓶身上有顆彈珠的瓶身,成了暢銷飲料『彈珠汽水』由於口味清涼爽口,很受消費者喜歡。二次大戰期間甚至再日本軍艦上都有專門生產彈珠汽水的設備。日治期間1895年這種彈珠汽水由日本傳入台灣。
------------------------------------------------------------------------------------------------------------------------------









6.榮冠果樂
榮冠飲料是美國的品牌甚至是用美國的原料來製造可樂。
果樂,就是可樂之意。當年的『可樂』二字,已被可口可樂先行註冊,所以用中文『果樂』代替。
榮冠是退輔會的台北飲料工場製造的,算是退輔會與美商的合作,
早期台灣因美軍駐台,在台灣的美軍愛喝RC COLA,故此一時間台灣有售『榮冠果樂』。
-------------------------------------------------------------------------------------------------------------------------------






台灣啤酒
是台灣最受歡迎的啤酒之一,最早在日治時期1920年台北廠的(高砂賣酒株式會社)首釀,原名『高砂麥酒』。台灣光復後改名為『台灣啤酒』。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0107剉冰店小故事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20130107剉冰店小故事

台灣人諺語常說: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意思是說,賣冰的營利比當醫生的賺得更多, 用來形容賣冰的高額利潤。但在日據時代由於電力供應不穩定,製冰常須較穩定的電源,否則製冰過程若斷電,那就無法製成,所以那時得冰塊價格常一日多變,早上一斤三錢,下午五錢一斤,甚至八錢一斤。
台灣早期冰店由於冰品利潤豐厚,所以店家們競爭非常激烈,一條馬路出現十多家冰果室也不足為奇。店家們為搶顧客上門,紛紛使出殺手鐧,最常用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聘請穿著清涼服裝的辣妹駐檯,或是站在店前招攬生意,像極了現在的檳榔西施一般,後來甚至演變成加入特種行業服務,那時很多下班後的男生,最流行的活動就是冰果室吃剉冰...................................
後來國民政府為了導正這股歪風,建立善良風俗習慣,於是規定凡是賣冰店家者,都必須申請特種營利事業許可證,以利相關單位查緝。或許當時的負責的有關單位,實在弄不清楚(冰店)與(冰果室)的差別吧!

-----------------------------------------------------------------------------------------------------------------------------

歡樂的園遊會手繪圖

用很長時間努力的回想,兒時童年歡樂的園遊會場景,並把阿母ㄟ剉冰店置身其中,這樣的景象在現今的園遊會應該很難看到。記得還在幼稚園時期,有回阿母受邀到戶外型的工商聯誼會設攤,我隨著阿母的攤車參加動。映像中現場很熱鬧,人潮非常多,用殘留於腦海的假象大略繪出幾個我最喜歡的攤位。其中先將阿母ㄟ剉冰店放置正中央成為主角,配角的攤位場景有柑仔店、百貨行、彈珠台、獎品兌換區.............
嘴裡吃著母親所賣的綠豆冰,心理想著隔壁攤的彈珠台及兌獎區的熱氣球與柑仔店的柑仔糖,小小的腦袋卻裝著極大的慾望,哈!或許這就是當小孩最重要的事吧!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母ㄟ剉冰店文物欣賞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叫賣式冰攤手推車

記得小時候,還有一種有別於吧噗車的賣冰方式,是用手推車沿街叫賣,哪裡有客人就在那裡駐腳做生意,通常都在廟口或市集或夜市等,較多人潮的地方出現。這類型的賣冰車會以27吋粗輪框做代步工具,並在車輪上訂製賣冰工作檯,檯面放上剉冰機、配料、小冰箱等生財器具,在攤車的手把握處,老闆會吊上二桶清水以利清洗冰碗,下方會放上木製的汽水回收箱,供空瓶回收放置的地方。這種手推車賣冰車是不提供坐位的,客人點好冰品後,需自己端著冰碗或蹲或站自行享用。從遠處聽見手搖鈴及老闆的吆喝聲,那是建築工地工人們的休息聲,表示午後休息時間已到,來碗清涼的挫冰吧!

-------------------------------------------------------------------------------------------------------------------------





阿母ㄟ剉冰店

1975(民國64年)。母親陳熟女士,在現在的新北市永和新生路上利用騎樓,並在騎樓上方搭個遮陽棚和幾項重要但簡單的生財器具,開始了賣剉冰的生意。很努力的收藏台灣早期剉冰店相關文物,想重新仿造一間阿母的店,用了好幾年的時間,一點一滴慢慢的拼湊,有了些粗略的路邊剉冰店形態。想像回到從前舊時光,蹲在牆角幫阿母洗碗的情景,雖然辛苦卻很快樂!依稀記著那個以板凳為桌,小四腳凳為椅的讀書環境,一邊寫功課一邊陪著阿母做生意的樣子,生活或許清苦但長者卻用親情,滋潤著小孩血液中每一顆欲盡孝的分子。
想念著母親-張大衛。
-----------------------------------------------------------------------------------------------------------------------------





飛機旋轉台與過五關彈珠台

上圖這兩款機檯也常用在叫賣式的吧噗車上,功能及作用與天霸王旋轉機雷同,都是用來試手氣以機率大小博取冰球的多寡。飛機旋轉台(上上圖)以十二生肖及六種交通工具為主畫面,並搭配48小格的數字列來區分所中籤的冰球數量。玩法:先將機檯側邊的撥桿向右卡住,此時機抬上方按鈕鐵片會彈出,按下紅色鐵片鈕,飛機指針便開始旋轉飛翔並發出噹噹噹.......聲響,直倒轉針停止,確認冰球數量。
過五關彈珠台(上圖)以紅、黃、藍、黑、綠等五色圈代表五關關卡,若能將五顆鐵珠,各彈進不同色圈內,即代表通過五關,反之,其中一顆鐵珠重複進入相同色圈,就是失格。當然也有比較簡易式的博奕法,就是依照洞口下方的數字比大小即可。

--------------------------------------------------------------------------------------------------------------------------





天霸王旋轉機

通常這類型的天霸王旋轉機,是配置在吧噗車上後座的工具箱木檯上,當客人想要試試手氣時,即可派上用場。
在圓形的靶心中間先分成台東、台西、台南、台北等四區,依序分成十二生肖等十二格,每小格在區分四小格,共計48小格。48小格中有1/48的機會轉中天霸王與地霸王,這種上上籤,吧噗車老闆會用像拳頭般那樣大的冰杓所挖出的冰球,夾給中籤的客人,天啊!那可能要花點時間來慢慢享用。(真是幸運)
這種天霸王旋轉機,在市面上已不多見,個人特別喜愛轉盤中鮮豔的圖稿,並畫上台灣特有的水果圖樣,及象徵台灣人慣用的生肖圖騰。

-----------------------------------------------------------------------------------------------------------------------------





愛國樂小冰箱

這種小冰箱在老式的冰果室很常見,常用來冷凍汽水或牛奶等。也常在路邊攤式的剉冰攤看見,因為臨時的路邊攤位沒有電源,老闆會先準備好大冰塊並加些冰水,將需冷藏的汽水、啤酒等飲料放進冰箱內以利冷凍,等待客人購買時再拿出來。購買外帶式冷飲時,為了省掉退瓶時間,通常老闆會把飲料打開後放進塑膠袋內,再加一些剉冰和放一根吸管後,用塑膠繩綁起來邊走邊喝。上回去泰國和越南旅遊時,也常看見人手一包(塑膠袋汽水), 像極了我小時候看見的場景,真是有趣。

-----------------------------------------------------------------------------------------------------------------------------



--------------------------------------------------------------------------------------------------------------------







台灣把噗車

把噗!把噗!把噗把............噗。這個聲響應該是5-6年級生共同的記憶吧!尤其是在盛夏之際,那甜美的滋味實在讓人難以抗拒。在還沒有霜淇淋的年代,冰棒和把噗是冰品界的天王,通常把噗車所販售的產品也以這兩款為主,伴隨叫賣車上的(天霸王旋轉機)與小朋友一決勝負賭大小,若是幸運時指針會停留在(大),那就可以享用雙球或是特大號冰杓所挖出的大冰球,那真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了。不小心指針轉到(小).....................
那就是倒楣鬼上身,只能哀求老闆多加些些啦!不管輸贏或大或小,能夠與死黨共舔一支冰品那才是最快樂的童年時光啊!

---------------------------------------------------------------------------------------------------------------------------







台中慶用1號刨冰機/天鵝牌刨冰機

台灣早期的剉冰機則較為大些,高60-70公分寬30公分左右,圖騰以飛機、天鵝、雙魚等較多。大都以鑄鐵方式打造, 所以相當的沉重。其中(台中慶用1號)是台中人宋慶用先生所設計創造的,宋慶用先生在1936年創立(慶用機械工廠)專門生產刨冰機,當時更是台灣第一家 刨冰製造工廠。
這兩檯台製的刨冰機,現在雖然已經除役,但稍加整理即能使用,或許現在的冰店大都以電動刨冰機,取代手搖式剉冰機,但復古且粗礦的鑄鐵外觀,還是讓許多收藏家爭搶收藏。

---------------------------------------------------------------------------------------------------------------------------








初雪HATUYUKI刨冰機

電影(藝伎回憶錄),章子怡所飾演的小百合,在片中有一吃剉冰場景,就是用(初雪HATUYUKI)所刨出的剉冰機。或許讀者下回觀賞此片時,可稍注意一下場景細節,該片所描述的時光背景,是指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京都, 故推算這台刨冰機生產的年代為1939-1945年。
初雪HATUYUKI刨冰機,高45公分寬20公分小巧精緻,圖騰為富士山並取名為初雪。因為刨出的綿密冰品有如日本富士山所下的第一層雪花般綿密細緻好吃。初雪刨冰機由日本人設計製造,整體外觀相當精緻美觀,與其說它是冰店的生財工具,其實更像是一件精巧的收藏藝術品。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繪圖解台灣創作書-23/24(50-60年代老機車欣賞-3)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機車廣告

在台灣60-70綜藝節目中,鳳飛飛算是非常火紅的大咖明星,不但是很會唱歌的大歌星,也常是大螢幕裡的女主角,在主持界更是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張大衛幼時最愛她主持的一道彩虹。所以跨界代言機車廣告更是一定要有的廣告明星之一。民國68年鳳飛飛代言百吉80型機車,並刊載於時報周刊上。
山葉機車在民國69年也與軍中情人鄧麗君合作,並代言跑速樂機車,這種刻意強調女性為主,不需跨坐的輕型機車,的確受到廣大的女性消費者的鍾愛,在早期工業加工出口區上下班時,很常看見女性員工騎着這樣的輕型機車作為代步的交通工具,可見美女廣告造就的高銷售量業績。

-----------------------------------------------------------------------------------------------------------------------------





鈴木機車經典收藏 CCI

阿源哥哥是台灣相當知名的企業玩偶收藏家之一, 其中對於鈴木機車相關收藏品更是驚人,以下是阿源對這些經典收藏品所做的介紹: 時間在民國56-65年之間,鈴木機車為了宣傳一種全新的給油方式,搭配A125型機車的發行,於是產生了CCI寶寶當最佳代言人...一頂永不退 流行的紅色安全帽,配上脖子上的黃領巾和一身帥氣的騎士勁裝,對了,還要加上那個歡迎光臨的手勢,這就是風靡台日30年的CCI寶寶!圖中的美 女,無論髮型或是表情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算算時間,美女應該也是阿嬤級的吧!如果有空,不妨到KTV點S.H.E的戀人未滿來看看,當時的MV,ELLA手 中把玩的娃娃,就是鈴木小寶寶呢!

--------------------------------------------------------------------------------------------------------------------




本田機車行

彰化鹿港(台灣鹿港囝仔懷舊餐廳),餐廳內陳設了一家本田機車行,車行內佈滿各品牌的經典老機車。
本田/川崎/石橋/山葉/鈴木/三陽/光陽/偉士牌..............每輛經典老車,都有一段經典故事。
早期台灣的機車大都仰賴進口,其中日本車更是居多,停放在本田機車行內的各樣機車,就像是一場
懷舊經典老車大展。
若您來不及參與50年代機車業的奔馳歲月,有機會經過鹿港小鎮時,不彷入店享受一下濃濃的懷舊復古情懷。

--------------------------------------------------------------------------------------------------------------------------





本田HONDA 輕型機車

張大衛特別喜愛收藏50cc輕型機車,應該是輕巧可愛的造型吸引我吧!
這款本田50輕型機車,車身除了鐵質車架外,在前輪檔板及駕駛座前方也結合了塑膠材質,造就了這輛經典車款,經過30-40年時光歲月洗禮及使用者駕馭傷痕,至今依舊保持原有的外觀與配備,喜愛收藏舊物的行家,特別鍾愛造物者原有的設計和規格,或許有點汙穢,但在汙穢底下卻可以讓收藏者看見早期台灣的樸實年代。
現在這輛老爺車已退役,並安靜駐立在張大衛的50年代博物館中。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繪圖解台灣創作書-21/22(50-60年代老機車欣賞-2)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鈴木SUZUKI 機車

這是民國58年時,鈴木機車在台灣農民曆上的廣告,這重型機車強調載貨爬坡的高性能,並以150cc的威力
90cc的價格為廣告詞,挑戰同業的成本競爭力。
鈴木公司在1909年時,於日本靜岡縣創立。早期鈴木公司生產紡織機具為主,後期開始生產機車與汽車。
在台灣機車部份由日本鈴木株式會社與台隆集團合作,成立台鈴工業有限公司代理,並負責在台速可達車系之生產與銷售,主要競爭對手為山葉機車/光陽機車/三陽機車。

---------------------------------------------------------------------------------------------------------------------





偉士牌VESPA 機車

50年代的機車屬於高價的奢侈用品,能夠擁有孔明車(腳踏車)代步,已經是相當富裕的象徵,更何況擁有機車。
購買機車的顧客族群大都以醫生/貿易商/建築商等大老闆為主,其中較屬於文車的偉士牌,更是受到醫生們鍾愛。機車前方有個很大儲放空間,供醫生放置外診時的醫藥公事包,通常外診工作時都以偉士牌機車作為交通工具。或許現今偶有看見老偉士牌機車在街上奔馳,但卻不多見。
張大衛收藏的機車行中,其中一輛VESPA-50便靜靜矗立在館中。特別喜愛它那種與眾不同優雅線條的外觀,
讓人有種親和溫馴之感,這大概也是台灣早期醫生喜愛它的原因之一吧!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繪圖解台灣創作書-21/22(50-60年代老機車欣賞-1)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山葉YAMAHA  機車

台灣在農業社會時期,造就了許多的富農,而佃農卻成了購買機車族群裡的一員。
這輛早期的山葉品牌機車,具備了故障率低、好騎、耐用的特色,常看見飼料行的老闆利用這輛車,
載着滿滿的歐羅肥飼料包送貨,也有看見家電行用來載運電視機,這樣的商業場景在現在泰國與
越南倒也常見。不過現今這輛超炫復古老爺車,可是機車收藏家眼中的夢幻逸品呢!
早期的的山葉YAMAHA機車,在台灣是由功學社KHS與萬山公司及日本山葉公司技術合作,所以在油桶上的標誌有山葉圖騰及KHS字樣等2種。

 -------------------------------------------------------------------------------------------------------------------







本田HONDA 機車

本田機車在日本有着相當大的生產規模,擁有成本競爭力很強。台灣早期的新三東機車關廠的部份原因,
就是少了成本競爭力。本田不僅在台灣擁有不錯的市佔率,在美國與英國的銷售成績更是搶眼,相形之下在美英機車以重型機車為主導,而本田卻以輕型機車商品的為主角,重新界定市場價值,並以(善良的人騎本田機車)為廣告詞,對抗自喻是(地獄來的訪客)重型機車,硬是把穿着黑色皮夾克的嬉皮哥重重的一擊。
1954台灣的三陽工業創立,初期以生產腳踏車的磨電燈為主,後期也與本田技術合作,但三陽與本田在2002年合作畫下句點,轉與現代汽車合作。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年04月05日 台灣人的驕傲 SST新三東50cc機車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1966年(民國55年)新三東 SHIN SAN TONG(SST)50SA-1型 優雅造型,完美幾何。
會讓錧主愛不釋手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國人自製研發的第一台機車。
或許你很難在路上看見這輛正港台灣之光,國人自製研發的機車,讓錧主信昌為您介紹它吧!
期待這輛靜靜立在50年代博物館的新三東SST機車,讓更多的國人認識它。



吳清雲。台南縣人,出生於民國18年。
15歲時畢業於台南將軍鄉(將軍國民學校),並於鐘錶行當了6年的學徒。
由於熱愛機械力學與研發,在21歲時轉到電機工廠,並在23歲時在台南成功路以二坪大的工作室,手工製造吹風機販售得利。
利用販售手工吹風機賺來的錢,二年後擴建至16坪的小工廠研發馬達,更在1959年(30歲)時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PS:1959年的洋房約20-30萬。





吳清雲擁有相當資金後,便在台南郊區設立1300坪的馬達工廠,並成立(新三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當時新三東的馬達占國內內銷市場45%外銷市場6%。 上圖:即為自製研發的SHIN SAM TONG馬達引擎。



當年政府鼓勵國人機車零件自製率。
由吳清雲所領軍的SST新三東公司,擁有啟動馬達的關鍵技術,發展成原來的協力廠變成自製廠。
自製廠佔地500坪,員工600人。資產一億元台幣(當年的吳清雲39歲)。厲害!厲害!



當年的新三東50cc機車,每部8500元。那時我老爸的月薪約2000元每個月。
很棒的台詞:國人資金/超人技術/純國產:為民族爭光。





民國50-70年代台灣市場的機車被日本(本田)(鈴木)(山葉)三大品牌長期壟斷,政府更在民國57年時,
發佈新命令50 CC機車禁止雙載 。由於民眾預期心理,紛紛停購只生產50CC的新三東機車。
這個政策讓新三東所有機車嚴重滯銷及萎縮。
為突破困境,不得已推出還未研發成功的100CC機車應付,但由於技術尚未成熟,導致故障率及不良率過高。
可惜國人自製的新三東機車便在1979年(民國68)年倒閉。
氣憤的是在新三東機車退出機車市場後短短幾年之際,政府竟又開放50CC可以雙載了。
SST新三東機車(1966-1979)。



假使當年沒有(機車雙載)這個限禁,或許現在的 新三東SST 應該就像現在的鴻海或台積電之類一樣的
偉大吧!台灣加油。台灣人加油。我愛台灣,我愛新三東SST50CC機車。

下圖:錧主其他品牌機車收藏。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50年代路邊賣涼水的(剉冰店)



颱風過後,路上尚未乾....為安全起見放棄(鐵人三項自我訓練)...........於是就想到還欠某網友一篇懷舊文章,擇日不如撞日動筆吧!!每每想到懷舊新主題之時,就需痛苦的須從古董房內搬進搬出相關收藏....唉!怎跑21公里的馬拉松都不覺得累,反而搬搬小東西就苦不堪言.不過當相關位置放妥後!又開心的當起攝影師........我想把主題(剉冰店)納入收藏主題之ㄧ,於是孩時心中的賣涼水的剉冰店大概就像圖片中這樣吧!




或許下次可以辦個(50年代剉冰店)的親友聚會,專門邀請年紀超過50歲的叔叔.伯伯.阿姨.嬸嬸們來我家開PARTY.........


這個老台灣路邊剉冰店,是館主利用幼時的殘缺映像一點一滴收藏拼湊......................


印象中老母親就是用這套儉樸的生財器具,在艷陽下辛勤揮汗為到訪的客人盛上一碗清涼的綠豆冰......


幼時的館主與兄長最愛聽見母親(陳熟)將銅板放進鐵皮收銀機前的(鏗鏘)一聲................


便知母親生意又多一筆,更愛母親燦爛的笑臉迎人的說(人客來坐,裡面甲涼)........... 


經過數十年的時光異動那和藹笑臉的老母親已逝去,留下的是不朽的檜木冰櫃與日據時期的剉冰機


或許已經再也吃不到母親親手製作清涼的綠豆冰,但記得的是母親對子女永遠不求回報的付出與真愛...............



館主本人及家人最喜歡在這種古樸的布簾下談天喝咖啡,有種懷舊及緬懷先人的感覺!唉!又想起老媽媽了,很常夢見老媽在這雨棚下與我談天呢!




這遮陽棚上印著(天鵝味素),相傳是約民國55-60年間天鵝味素剛出產,為打響該品牌知名度,於是廠商製作這布材遮陽棚送給大型柑仔店,一方面為了打開知名度大作廣告,二來可與柑仔店老闆搏感情(因當時味素品牌眾多),館主所收藏的這片遮陽棚全台為數不多,當時向古物收藏販仔腳所購得(全新老品)雖有點汎黃及黑漬斑點,其餘完整,相當具有老位!是館主收藏品中相當喜愛的一件夢幻逸品




這上下2張拍攝的角度為遮陽棚放下狀態(為清楚拍攝天鵝味素字樣)供網友欣賞!!


天鵝味素廣告遮陽棚


心目中的(剉冰店)應該有剉冰機2台,保溫櫃(放西瓜,水果類)冰盤,汽水.果汁.小保溫箱.汽水箱.冰杓.及相關的鐵牌佈置等等.........


剉冰店的外牆上應該會釘上(味王)(黑松)這樣的鐵牌吧我想.....


保溫木櫃上放些玻璃罐,裡面放滿童玩及零食...這些小商品可讓小朋友吃完冰後再來一份零嘴的滿足感




這張圖片是從上往下的俯視圖....很豐富很懷舊的感覺


圖中左邊的(保溫櫃)其材質為檜木所製.雖經過40-50年的歲月洗禮但一點也不老舊,而且還有淡淡的檜木香喔!


這張圖片主要是介紹(剉冰店)下方的陳列物(黑松及三劍汽水))(可力果汁)的汽水木箱



或許有天(館主)的經濟能力不足時!可以拿出圖上這些懷舊商品,在我家巷口擺攤,取名(50年代剉冰店)....我想到時生意不知夠不夠我門全家糊口.萬一生意不佳時,煩請網友們可要來大駕光臨喔!


這2台剉冰機分別為(日製初雪牌)與(台製天鵝牌)......老實說日製的較精實美觀.生產日期約為40年代,體型雖小但無論外觀及使用方面都比台製的強些(台製的天鵝牌)生產期約為60-70年代


這是一張由右向左拍的(側視圖)


若想來我家剉一下冰,請留言吧!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