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9新食代懷舊美食堂 完工結案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店名:新食代主傳瓜仔肉飯/TAIWAN CUISINE
店址:新北市蘆洲區中原路49號
預約/外送專線:02-82823131




業主(宏緯)與(建州)是很有想法的一對創業青年,除了有好手藝外,更想在有限的積蓄中,欲創造無限的懷舊氛圍。柑仔店/老戲院/唱片行/理髮廳/眷村/黃包車..................開店前半年先來與張大衛溝通將來自己餐館的懷舊設計模樣,在雙方聊天式的會議中,了解業主想要的整體風格,於是開始設計規劃。
手繪設計圖-場景設計圖-LOGO企業標章設計-招牌設計-名片設計-點菜單設計-DM設計-海報設計。
懷舊設計不僅是我工作,更是我對保存台灣文化另一種方法。或許不能盡善盡美,但追求完美卻是我的設計目標,即使一塊紅磚都不容許尺寸有所差異。
懷舊美學設計-50年代博物館(張大衛)。---------------------------------------------------------------------------------------------------------------------------




主題場景1:和尚洲柑仔店/
蘆洲的前名為(鷺洲),在更早期還有一種別稱:和尚洲。
蘆洲舊名「和尚洲」,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余文儀的《續修臺灣府志》。當時這塊河上沙洲開闢時,由新竹城煌廟僧侶梅福,向官方申請開墾,獲准將此地的產業,充作關渡媽祖宮的香油錢。這些和尚時常至蘆洲休憩,並設一公館(收租 之房屋)徵收租穀,遂稱和尚厝。另有和尚港之渡船頭,後來陸續到此地開墾的先民,詢問此地產業為何人所有時,遂紛紛稱為和尚厝。因其音與和尚洲相似,而形 成和尚洲之地名。
業主年紀雖輕,但卻感念成長之地,特別將櫃檯用的柑仔店場景招牌稱為:和尚洲柑仔店。
-----------------------------------------------------------------------------------------------------------------------------




秀枝電髮院:
燙髮/洗頭/修指甲........很抱歉這些服務本店都未提供,僅提供美味的台灣懷舊小吃。
取名(秀枝電髮院)是業主之一(建州)母親的本名,為了感念母親支持自己創業,特別將用餐區之一的電髮院場景,使用媽媽的名字為店名。(好孝順)
早期台灣電話並不普及,所以電話號碼只有4個數字,1688應該是特別挑選的幸運號碼(一路發)守望相助,保家衛國.............好愛國的標語。
-----------------------------------------------------------------------------------------------------------------------------



素楨唱片行:
唱片行裡的留生機正播放着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好花不常開, 好景不常在;與君離別後,何日君在來..............
雖然被紅磚柱擋住後背景,但為了唱片行完整性,還是加了日據時代的唱片行廣告,讓整體造型
更生動活潑好看。取名(素楨唱片行)同樣也是展現孝心,將業主宏緯媽媽的名子放上店招。
------------------------------------------------------------------------------------------------------------------------------



台灣老眷村體驗區:
場景互動拍照區,讓來客除了可以用餐享受台灣美食外,更可以拍照留念,想忘記這家店應也很困難吧!



鷺州大戲院/
實際上是餐廳的出菜口,所有的美味小吃或精緻佳餚,都必須經過這家戲院。
戲院內正上映著老媽媽最愛的(黃昏城)。
妳/你有多久沒牽著老媽媽上戲院了呢?
很可惜我已經沒有這樣的特權了,子欲養兒親不在,應該是館主內心最大的痛。
倘若擁有這種高尚的特權,千萬別放棄好嗎?
牽媽媽的手上戲院。(多麼令人欣羨的畫面)














施工中狀態介紹:所有美麗的店面裝潢,在剛開始時都是雜亂無章,經過設計後才開始慢慢美化。

木作師父/水電師父/油漆師父/冷氣空調師父/廚房設備廠商/業主...................聯合場堪,並開小型的作業流程順序。由小弟(張大衛)安排作業流程表,按照設計圖逐步施工。


簡易式手繪場景設計圖-張大衛。

1.天花板經冷氣空調及水電師父配管完成後,開始上漆工程,按照指定的調色色調,完成上漆。


2.木作工程,所費時間約10天,這時張大衛需每天監看工作進度及尺寸是否正確。



3.利用空檔開始將設計好的LOGO轉換成招牌及名片。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76814705715370.111123.179606808769496&type=1


4.招牌吊掛工程。



5.大圖輸出施工工程。

6.裝飾品釘掛

7.試手藝。這應該是我最愛的一項工程了。


8.點菜單設計完成。

20130329新食代懷舊美食堂 完工結案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懷舊設計不僅是我工作,更是我對保存台灣文化另一種方法。或許不能盡善盡美,但追求完美卻是我的設計目標,即使一塊紅磚都不容許尺寸有所差異。
懷舊美學設計-50年代博物館(張大衛)。
或許你喜歡這樣的懷舊設計,歡迎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