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台灣老客廳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P3的彩色手繪圖(上下2款)。





p2-p3手寫字





P4-P5文案
收藏一間60年代台灣老客廳,是自己用情最深的收藏之一。回想童年的夜晚,全家窩在5坪內的老客廳, 天南地北話家常。綠色膠皮老沙發像是客廳的主角,佇立在客廳最中間的位置。喜歡躺臥沙發上看著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大姊吃著白雪公主泡泡糖坐搖著木馬,母親看著高腳電視裡的晶晶連續劇,期待熟悉的機車聲響經過,那是老爸回家吃晚飯的代號。60年代的生活簡單純樸,沒有網際網路高科技,卻有收音機及老電視的陪伴,夏季裡吹著大同電扇所帶來著涼風,勝過現代冷氣的舒爽。
我家的客廳還有一種特殊功能(標會場所)。互助會是當會首的母親重要工作之一,母親目不識丁就連書寫大名都有些困難,但對於金錢數字卻也能精算準確,那種收會錢的工作,常常就是我小學三年級額外的課業。
客廳還有一種我比較不喜歡的功能(打小孩場所)。幼年頑皮犯錯,母親會用掃帚的細枝綁成竹棍做成家法,對著瘦瘦的但屁股有肉的大衛施以竹筍炒肉絲大法。

P5的4張圖片(下)









p4-p5的手繪配置圖(下)。


------------------------------------------------------------------------------------------------------------------------------
台灣老客廳文物故事



客廳牆上的老時鐘
滴噠滴噠聲響,在寧靜的午後顯得特別大聲。那是一種等待,也是一種期盼,老媽媽很常注意牆上長短針的變化,像是擔心時間靜止不動,孩兒不回家的擔憂,直到全家人到齊才停止持續注意時鐘的擺動。
日本製木框時鐘與圓型精工SEIKO時鐘,很常出現在早期台灣家庭的客廳,到了70太空年代大量的普普風的幾何圖型時鐘出現後,稍稍改變了客廳掛鐘樣式,再來就是廠商贈送的掛鐘也很常出現在老客廳的牆面上。



手動式萬年曆
很有趣的台式萬年曆,將風景圖與年曆結合為一,再加上很台味的木質畫框,真是一幅美麗的山水萬年曆。
在木框兩側各有一個旋轉扭,方便每天更改日期及每月的月份數字變動,通常這類型的萬年曆,除了掛在客廳牆上,也很常用來餽贈新開幕的店家或公司,並在年曆上方書寫祝賀語及下方(鴻圖大展)字樣。





牛奶燈
牛奶燈緣起於日據時代既有家庭燈飾商品。因當時燈飾商品大都只有單一乳白色,色澤極像牛奶,收藏家們也因這個緣由統稱為牛奶燈。
牛奶燈的製造過程,是先將生料(製造玻璃的原料)-經由燃料油溶解後-製成(玻璃膏)再將玻璃膏由人工吹製成不同形狀的牛奶燈。早期牛奶燈因以人工吹製而成,外觀很難有百分百的正圓型或完全平整的燈罩切口,有時因空氣尚未排出,冷卻後會造成些許氣泡形成,這種擁有些許氣泡的燈具,更是收藏家眼中的夢幻逸品。





電視/沙發/衣物架
老電視與綠色膠皮沙發形成客廳的主要元素。電視上一定會放上該品牌的企業玩偶及室內電視天線,如果是眷村家庭會再加上一面小國旗和地球儀來代表愛國的情操。
假日的早晨,老爸爸會泡杯熱茶坐在沙發上看報紙,那是腦海中對老父親殘留的溫馨印象,老沙發依舊靜靜等著主人的坐躺,可惜僅見孩孫於客廳跑跳,不見老主人熟悉的身影。









普普風
50-60年代英國普普風藝術席捲全球,老台灣客廳的抱枕、牆上的壁紙、門外的鐵捲門,也跟著這股藝術風潮廣泛應用。
普普風緣起50年代一群熱愛藝術文化的青年,將原本簡單的幾何圖型搭配超艷麗的顏色並連續組合成美學圖騰,並將這樣的圖騰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普普風商品例如:抱枕、塑膠家具、時鐘、服飾、壁紙、燈飾............2009年台北曾舉辦過普普教父 ANDY WARHOL 安迪.沃荷 世界巡迴展,當時吸引全台相當多熱愛普普藝術者前往朝聖。藝術家很少像安迪.沃荷這樣,是從捷克移名勞動階級第二代,並在美國紐約發功發熱,當年他只有32歲。







廣播收音機執照
收聽廣播,現在聽起來是再平凡不過的娛樂,但在40-50年代可就不容易。思想控制是當時政府對人民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兩岸正處於嚴重敵對狀態下,要是收聽匪俄電臺,那很可能被警備總司令部請去吃牢飯。當年收聽收音機是需申請執照的,執照背面需載明持有人姓名、購買地點、廠牌等,有效期間只維持一年,年後需再提出相關申請,要是不小心執照遺失,機器故障時恐就無店家敢維修了。直到民國58年電視開始走入家庭時,娛樂方式改變,這種箝制個人思想自由的工具,才慢慢退出。

 











大同家電
(大同大同國貨好,大同產品最可靠,大同冰箱電視機,大同產品人人愛,品質優秀最老牌,大同大同國貨好,大同產品最可靠)。這首家喻戶曉的廣告歌深植人心,再加上大同寶寶的企業玩偶籠絡孩童,大同家電的確是早期的台灣家電市場的龍頭。這具有理想性的品牌名稱(大同),應該是源自於世界大同之意。大同產品眾多,其中電鍋更是出國學子或來台外勞返鄉必備的台灣之光。
若您仔細觀看大同圓形商標內圈,其實是個(志)字,那正是代表創辦人 林尚志 先生。





客廳前的兒童座騎
小偉士牌機車,是童年客廳裡不可或缺的兒童座騎,四歲時的小兒子在一次假日的早晨起床後,帶著睡眼惺忪的表情對著我說:(把鼻)我門去尬車吧!很溫馨的一個畫面,竟讓我想起已故的父親。小時候家境清寒,從事木匠的父親當然買不起(小偉士)兒童坐騎,記得那是隔壁住著洋房(東東)的坐騎,她父親是華南銀行的高階主管,記得當時東東一人就擁有3輛 不同款式的(小偉士)..............如今我已為人父親,知道為父的辛勞.現今的我已有能力購買最夯最貴最高級的賓士轎車送給老爸,只是最疼愛我的父親不在人間......或許是補償作用,我家的一對兒女算算竟擁有8部坐騎。(驚)!
-------------------------------------------------------------------------------------------------------------------------------

夢幻收藏



四四南村
1948年(民國37年)國民政府遷入台灣後,在台北所蓋的第一座眷村。聯勤四四兵工廠的廠工與眷屬,是這座眷村主要的住戶,所以取名四四南村。房舍排列方式類似像骨頭狀的平房,早期眷村生活清苦每戶屋舍不到10坪,也沒有自來水,一切的清潔衛生問題,僅能用村內的公共廁所解決。由於集體生活方式,集合了各個不同省份的文化美食,造就了台灣的麵食文化更加豐富,年節到來時水餃、牛肉麵、年糕、元宵等美食,讓鄉里間的情感更是熱絡。民國88年該眷村拆除改建,現為:台北信義公民會館。





三菱洗衣機
1930年日本製造出第一台洗衣機,但因售價昂貴無法普及。當時並無離心式脫水功能設計,衣物洗淨後需用兩根滾軸夾住衣物把水擠出來,有點像夜市賣烤魷魚片把烤物壓平的兩根滾軸那樣,由於採用旋轉把手後滾軸滾動構造,需要相當力氣,這種滾軸式脫水設計,使用長達30年之久之後,才改為離心式脫水機。



台視一號電視機- 1962年

民國五十一年十月十日,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的剪綵按鈕下,台灣第一家民營商業無線電視台-台視正式開播,每天播映五小時,開啟了台灣電視史的新紀元,扮演各項政治、文化、社會及經濟方面的重要角色。(台視一號)是懷舊收藏家電器產品眼中的夢幻逸品。很有老味及普普風的美感,最重要的是出自於台灣本土品牌-台視TTV。(台視一號)生產於1962(民國51年),當時委託製作的合作廠商有三家:日本東芝、日本日立HITACHI、NEC,都是日本公司製造,如果看過電影(幸福的三丁目),其中(電視來我家)的橋段即有出現這台電視.機型14T-511型。電視機下方正中心,有明顯的(TTV)台視商標,這台擁有高腳的台視一號14吋電視機,為日本東芝大廠與台灣電視公司合作生產製造。




台視電視14T-613型
日立HITACHI與台視合作所生產的另一種機型,在日本是由(東正堂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在台灣販售時機身左上角有(TTV)台視的商標。當時的廣告標語為:  性能優越.感度高強.影像鮮明.聲音清晰.式樣新穎.價格低廉.使用方便.調節簡易.負責保養.免費修理.現金售價.NT.$ 4660元。其中的廣告詞,館主都沒有異議,但唯獨(價格低廉)一詞,有不同的看法,因聽去世的老爸說,民國53年時,他當木匠師傅的工資每月約1400-1600元,也就說當時我們家要買電視需3個月不吃不喝,一直到小學約2年級民國(66年)家中才有第一臺電視。





大同寶寶
民國7年建廠的大同公司,在早期的大同是與日本 TOSIHBA中日合作,一直到民國58年,大同脫離與日本合作,完全台資,並開始生產第一隻大同寶寶(51號=51週年廠慶)。但並非每個週年廠慶都出,其中的56號、65號、66號,因當時世界能源危機,全球經濟不景氣之故,當時的大同公司並未生產大同寶寶,其中最值 得一提的是第一隻51號大同寶寶原是(閉起眼睛),但因當初的相關主管並未喜愛而改成現在這種張開眼的,據說這隻閉眼沉思的51大同寶寶叫價 30-40萬。其次64與67號因生產的數量稀少,所以特別珍貴。





膠皮老沙發
「沙發」是英文sofa的譯音,是指一種內有彈簧襯墊的靠椅。台灣製的綠皮沙發特別經典,通常在膠皮上印有福、祿、壽等不同字樣,讓台式沙發更具福相。傳說中沙發是一位印度木匠所發明的,當時的貴族中有人因
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於是命工匠設計出在木架椅上釘上布料,再將布料或棉絮之物填入其中,讓病人坐起來輕鬆舒服。日子久了,也廣泛用於平民家庭,甚至風行全世界。





桌上型電子計算機
世界上第一部全電子化桌上型計算器是英國人研發的。用177個微行閘流管及數字管來顯示數字。民國52年1963年佛萊登計算機公司發表EC-130型計算器,此款計算器是全電晶體設計,搭配5吋大的顯示器。當時售價2200美元。後來隨著積體電路和微處理器的發明,笨重的計算機才逐漸變得輕薄小巧。早期的桌上型計算功能及按鍵較簡單,除數字外僅有加減乘除等四樣功能。

60年代台灣老客廳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1.先將畫面劃分為A1、A2、B、C1、C2等區塊,並以N字型呈現前後層次,讓整體畫面有前後之分。
2.A1、A2為牛肉麵館區。B為街景用餐區。C1為唱片行。C2為醬菜車。
3.層次構圖:A1為前景。A2、B為中景。C1、C2為後景。
4.區塊構圖先以鉛筆輕柔描繪,以利確圖後多餘筆觸擦拭。

1.區塊構圖完成後,依大小比例原則,把麵攤位置、路邊街景、唱片行、醬菜車等圖像,繪入預留構圖中。
2.麵攤位置構圖:招牌、屋簷、攤位前面板及相關主體結構繪製。
3.路邊街景構圖:圍牆、鄰家屋簷、電線杆、路邊座位區等相關位置繪製。
4.唱片行、醬菜車構圖:因屬後景部分,需注意比例不應過大。


1.麵攤位置構圖:將上下招牌、攤位屋簷、鄰家屋簷、內部碗盤陳列區等繪出具體圖像。
2.路邊街景構圖:鄰家屋簷間有樹、屋瓦等需注意遠近層次分配,電線杆上相關零件配置圖匯入。
3.唱片行構圖:留生機、電唱機、唱片櫃、電視機、圓形招牌等,相關位置繪製。
4.醬菜車構圖:攤車屋簷、輪胎比例配置繪製。

1.麵攤位置構圖:招牌內部構圖繪製、餐盤繪製、相關搭景繪製完成。
2.路邊街景構圖:座位區、圍牆景物、電線杆等相關景物係部會製。
3.唱片行、醬菜車構圖:將內部相關元素,以較細緻的筆觸繪製細節部位。
4.細部構圖完成後,將多餘的粗線筆觸輕輕擦拭,留下完整圖像。

1.描繪線條加強,使用工具建議使用0.5mm及0.1mm針筆。
2攤位主體結構描繪使用0.5mm針筆,以利增強結構場景,在以0.1mm針筆繪製碗盤等細部構圖。
3.路邊街景屬中場景,注意與前景的攤位比例大小構圖,並以針筆繪製先前的鉛筆線條。
4.後景圖繪製:唱片行、醬菜車,由於景物縮小,需注意筆觸勿重疊繪製,以免線條糊掉變成小黑塊。

1.影印:將針筆繪製完成的手繪稿,以DOUBLE A的磅數紙張,用影印機印出。
2.影印。是為了使用水性彩筆時,避免水性針筆的線條暈開,造成紙張汙穢。
3.利用自動水彩筆及18色水彩顏料開始上色工程。
4.注意陰影所產生的層次感,前景圖可較清晰描繪上色,至於後景圖以單色且較淡的色系繪製即可。
5.水彩上色會將先前的原圖線條略微蓋住,待水彩乾後,再以針筆補強不足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