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郵局/老戲院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老戲院-夢幻收藏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電影廣告看板

傳統式的電影廣告看板,常釘掛在戲院旁的紅磚圍牆上,並在海報木框上方配置日光燈,以利夜間照明使用。
另外單張電影海報張貼方式,則很常出現在人潮眾多的廟口或麵攤店家的牆壁上,以供來客參考電影選項,也為戲院的電影打廣告。

----------------------------------------------------------------------------------------------------------------------------





戲院前的叫賣車

早期電影院門口聚集相當多的攤販,喊玲瓏行動車、饅頭包子叫賣車、燒肉粽車、修理皮鞋車................在等待電影開播之前,可以先行填飽肚子。或許看電影只是娛樂一部分,其中等待電影開播之前的逛攤位、嚐美食才是約會看電影中最大的樂趣吧!

----------------------------------------------------------------------------------------------------------------------------







古董式碳精棒電影放映機

早期傳統影片因技術問題,影片長度每段僅能播放約10分鐘。一部電影以2小時為計,則需12卷,為了達到連續播放效果,電影院放映間則需2台放映機輪流使用播放,同時間也常須更換燒損的碳精棒,所以放映間通常需有2位放映師來操作。放映師除每10分鐘更換影片膠卷外,每隔30秒至1分鐘還需調整碳精棒間距,讓播放的影片不致於停頓或中斷,放映師的工作,在這2小時內可說是相當忙碌。



千鈴:標示文案(上圖)





電影廣告宣傳車

利用三輪車載著電影廣告看板,在街頭巷尾巡迴播送當天電影戲名,並播送電影主題曲及部分電影情節訴說。
小孩門通常喜愛追著圍繞宣傳車,要幾張簡單的四色印刷電影小海報,拿回家期待父母帶我們進戲院看戲,或是將電影小海報收集起來,集結成冊收藏。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老戲院電影宣傳單與戲院入場卷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台灣老戲院電影宣傳單與戲院入場卷
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發達,戲院購票的方式也變得多元化,可從上網訂票或便利店購票,傳統式的戲院前排隊買票已經不再是唯一購票的選擇。台灣早期的電影票屬於鑄字排版印刷,分為入場卷與存根聯,以利對號入座或盤查有否購票入場之用。個人喜歡傳統式的購票方式,在等待排隊購票有種歡愉的心境,牽著心愛女友的手,等待似乎也變成一種歡樂。
單色印刷的電影宣傳單,現今已不多見或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面媒體或是網路行銷廣告,不同年代的廣告方式,隨著新世代蛻變而有所更改,不變的是大螢幕所帶來情境效果,依舊是讓人掏錢進戲院最主要的因素。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老戲院廣告牆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台灣老戲院廣告牆
從事相關懷舊設計多年的張大衛,對於老街的紅磚牆面的詮釋,一定要加上老電影海報才能襯托50年代懷舊濃郁的氛圍,特別喜愛把這樣的電影廣告牆面,大量運用在懷舊餐廳或商業展覽上。
50年代的台灣街景應該很多類似的街景,尤其是在小吃店或榕樹下的老麵攤圍牆上,都會有像這樣的畫面。然而電影公司或片商也看見這種無需廣告費的廣告商機,只要提供每部電影新片2張電影票給店家,就能免費張貼電影海報廣告,而店家也樂於每月都能欣賞免費的電影,這種共利且雙贏的廣告模式在現今的台灣中南部戲院附近小吃店還是多見。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老戲院宣傳海報/手繪海報-陳子福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台灣老戲院宣傳海報/手繪海報-陳子福

說到台灣手繪電影海報,一定會提及手繪電影海報大師 陳子福 先生 Chen Tzu-Fu 。
出 生於1926年台北市人,家中排行第七,畢業於台北市老松國小。繪畫一直是陳子福自幼的天份與興趣,由於繪畫天份過於常人,經由朋友介紹進入專門畫看板的 白日畫坊工作,一段時間後,再經由貿易公司老闆介紹進入國泰電影公司工作,因愛繪畫故常主動幫忙繪製部分掉漆修護的工作。剛開始只是負責看板破損的修復補 強工作,如果破損嚴重無法修復,陳子福就自己重畫一張,畫得甚至比原先的更好。日子久了畫作多了,繪畫功力受到肯定,就算是別家電影公司的電影看板或海 報,也會請陳子福幫忙修互補修,後來自行創業開始自行接受片商委託繪製各式的電影海報看板,因為手繪功夫了得又非常注重作品的質感與品質,得到各大電影公 司及片商讚賞與委託製作,所以工作量非常高,繪製的作品也超過5000幅。
陳子幅的畫作經歷了各區間的電影潮流,台語片/文藝愛情片/武俠片等,除了不同的畫作風格呈現,也算是見證了台灣電影史。並在2006年獲得第43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老戲院宣傳車/童年記憶分享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電影宣傳車
早期台灣的戲院都配置有幾部像這樣的人力宣傳車,利用三輪車及電影手繪看板沿街廣播,透過小喇叭的播送
告知最新電影資訊。小孩門則喜歡跟隨著三輪車,想看清楚最新電影的廣告內容,一邊含著棒棒糖,一邊追逐
著宣傳車直到氣喘吁吁跟不上為止才停下腳步。
有時電影廣告宣傳車也會一同發放小型電影廣告傳單,單色印刷的那種,這種紙張大小約為14*21公分,非常適合摺紙飛機或包裝柑仔糖使用,那時並不知印刷油墨的汙穢,吃著柑仔糖的同時,應該也吃盡不少印刷油墨吧!
60年代還就讀國小的張大衛,上戲院看電影只能等到過新年或重大節慶,方有可能欣賞大螢幕的劇作,所以童年期追逐電影宣傳車,並了解電影預告對我而言那是非常快樂的事情。
1976年的大金剛KING-KONG正是我人生第一部觀賞的電影,看著女主角潔西卡與大金剛大鬧美國紐約的劇情至今還印象深刻。有電影真好,也豐富了我童年的歡樂時光。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台灣老戲院p5圖文





香蕉新樂園戲院

香蕉新樂園懷舊餐廳在2001年獲得國立故宮博物院認定,評定為重要的地方生活博物館,列為地方重要文化資產。而其中的老戲院場景,更是佈置得美輪美煥,耀眼奪目。戲院上頭的廣告看板正上映着林福地大導演的黃昏的故鄉,由 金玫 與 陽明 主演,海報上文案是這樣寫的:為天下情侶鑄千古摯愛,為世間男女煉萬世真情。
或許這樣的文案也正顯示出那個悲情的年代最佳寫照吧!
在1960年代臺海情勢逐漸穩定,官方也開始注重人民的休閒活動 ,提出電影公司需製作出較健康寫實的題材(養鴨人家)(蚵女)即是當時的代表作品。

-----------------------------------------------------------------------------------------------------------------------------






鹿港大戲院

位於新北市土城,有一家知名的土城鹿港懷舊餐廳,餐廳的右側規劃成鹿港大戲院,戲院裡面掛滿了當年老舊的手繪電影海報,非常精緻好看,而老戲院的外觀做的非常考究,利用磨石牆做成的售票口,左右兩側的綠色大玻璃門上寫着(冷氣開放)(彩色螢幕)。
1955(民國44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的團主陳澄三與導演何基明合作,拍攝(薛平貴與王寶钏)那時候的電影只有黑白螢幕,而後期到了民國55-57年左右的新開戲院,為了要與舊戲院區隔,都會特別在入口大門處寫着彩色螢幕字樣,以便提醒觀眾這家戲院是採用先進的彩色螢幕播放喔!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老戲院p48圖文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昇平戲院

九份昇平戲院是台灣早期相當知名的極少數戲院之一。現在已是台灣北部知名的旅遊景點。
1934(昭和9年)由 吳樹桑 與 周天生 等人合股,於現在的九份豎崎路和輕便路的交叉口處,興建兩層建築物一樓石造,二樓木造的,並命名為(昇平座)。在民國40年時候,(昇平座)易名為(昇平戲院),並於民國51年再次改建。改建時不論在建材及設備的選用上都極講究,包括屋頂採上等木材架構、上舖油毛氈並刷柏油;原二樓木造並改為具隔音和隔熱效果的空心磚造牆面,戲院設備已具現代化規格。


1971(民國60年)因為金瓜寮的礦量不如預期,並在這年結束採礦,伴隨著礦產結束,工人也就回鄉,而工人卻是當時昇平戲院最主要的消費群,少了看戲的觀眾,戲院當然也就無法維繫。於是昇平戲院在1986(民國75年)結束營業。

戲院產權幾經異手,後來由知名建築設計師 李祖源 購得(台北101摩天大樓設計師之一/李祖源),並在民國98年時,捐給新北市政府,為了促進觀光產業,並推動九份的濃郁的採礦景點,新北市政府用了2年的時間投入整修荒廢數十年的昇平戲院,並在民國100年開放參觀,而管理單位便是離戲院不遠的黃金博物館。

喜愛老場景的張大衛,也常騎着單車上山運動並欣賞昇平電影院的老場景。喜愛戲院外觀懷舊復古的氛圍,把自己融入場景,像是採礦工人下班,準備購票看場電影的觀眾。
戲院內保存許多當年的老文物,戲院門口陳設一排六張的觀眾椅子,那是用宜蘭太平山的檜木所製成的非常耐用,至今仍然保持當年的造型及設計的模樣。由於九份地區崎嶇小路特別多,電影廣告專用的三輪車無法進入,於是會僱請工人,前後各一人扛着電影廣告看板,穿梭在彎曲小徑上,這應該也算是九份昇平戲院特有的廣告方式吧!

後期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中的主要場景,就是昇平戲院,然而電影的賣座,也帶動九份的觀光人潮。你有多久沒來懷舊一下老戲院的場景呢?有空時,歡迎參觀台灣昇平老戲院1934-1986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機車行收藏故事

50年代博物館e-mail: colastore@seed.net.tw
50年代博物館商展洽詢專線: 0952-140146       designer:張信昌









在50年代,機車進口商相當多,其中以慶豐行、功學社為主,進口廠牌則有日本車的:本田、山葉、鈴木、山口、雷立克、兔牌、普恩德、明發、目黑、川崎、石橋等,美國的哈雷機車,義大利的:蘭美達、偉士牌,英國車有:三 槍、杜克地、大炮、凱旋等,德國車有:薩克斯、勝利、純達普、漢克、BMW、等。


張大衛收藏的機車中有輛對台灣的機車史上有很重要的貢獻SST新三東機車(1966-1979)。


1966年(民國55年)新三東 SHIN SAN TONG(SST)50SA-1型 優雅造型,完美幾何。
會讓張大衛愛不釋手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國人自製研發的第一台機車。
或許你很難在路上看見這輛正港台灣之光,國人自製研發的機車,讓我為您介紹它吧!


吳清雲。台南縣人,出生於民國18年。
15歲時畢業於台南將軍鄉(將軍國民學校),並於鐘錶行當了6年的學徒。
由於熱愛機械力學與研發,在21歲時轉到電機工廠,並在23歲時在台南成功路以二坪大的工作室,手工製造吹風機販售得利。利用販售手工吹風機賺來的錢,二年後擴建至16坪的小工廠研發馬達,更在1959年(30歲)時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PS:1959年的洋房約20-30萬。


吳清雲擁有相當資金後,便在台南郊區設立1300坪的馬達工廠,並成立(新三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當時新三東的馬達占國內內銷市場45%外銷市場6%。當年政府鼓勵國人機車零件自製率。
由吳清雲所領軍的SST新三東公司,擁有啟動馬達的關鍵技術,發展成原來的協力廠變成自製廠。
自製廠佔地500坪,員工600人。資產一億元台幣(當年的吳清雲39歲)。厲害!厲害!


民國50-70年代台灣市場的機車被日本(本田)(鈴木)(山葉)三大品牌長期壟斷,政府更在民國57年時,
發佈新命令50 CC機車禁止雙載 。由於民眾預期心理,紛紛停購只生產50CC的新三東機車。
這個政策讓新三東所有機車嚴重滯銷及萎縮。
為突破困境,不得已推出還未研發成功的100CC機車應付,但由於技術尚未成熟,導致故障率及不良率過高。
可惜國人自製的新三東機車便在1979年(民國68)年倒閉。
氣憤的是在新三東機車退出機車市場後短短幾年之際,政府竟又開放50CC可以雙載了。
假使當年沒有(機車雙載)這個限禁,或許現在的 新三東SST 應該就像現在的鴻海或台積電之類一樣的
偉大吧!台灣加油。台灣人加油。我愛台灣,我愛新三東SST50CC機車。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台灣60年代郵局專用郵便車









 


 



 


老台灣郵便車應該是60年代的郵政產物.厚重的車台載滿寄件人滿滿的祝福.


樸實的外觀有著耐用實用的性能,除了是綠衣大俠郵差的快馬,更須是貨車式的載重極限.


現今的郵便車已經完全被機車式取代,在仿間再也看不見這種環保樸實的郵務交通工具........可惜.......


郵便自行車的基準是綠油油的基本色,外加(紅.綠.白)的專屬LOGO...............


館主個人最愛印有(中華民國郵政)的郵務袋,喜歡那種厚實粗糙真實的棉布袋,更愛(中華民國)四個大字


郵便車頭置放著特殊信件或郵務是個人專用工具,全車約重近20公斤(未含信件)


 



 



 




 


郵務士專屬的郵務帽...........(帥斃了).............


左邊為室內郵務工作時所配戴(藍色)


右邊為外出送件時為佩戴(白色)


 



 


外出郵務帽製作精細就連飾品配件扣都有轉屬LOGO(郵)字樣體


 



 



 



 


新式郵政成立之初,送信的郵差並無制服,業務漸上軌道後,才統一穿著綠色制服,因郵差


穿梭大街小巷為大家服務,故有「綠衣使者」的美譽。


夏季及冬季不同色系的帥氣率天使專屬制服,在制服的左胸口繡有專屬(郵)LOGO


厚實美觀的郵務是專用皮帶更是整件服裝不可或缺的配件...................


 



 



 



 


車前袋是英國大兵郵務士的專用背袋,現在用來裝飾中華郵政郵便車,相輔相成真是好看.......


英人赫德建議開辦新式郵政、光復初期國民政府派員接收中華郵政的史料及當時郵政人員


 


跋山涉水辛苦運郵的圖片以及歷年來郵政機構使用的印信、官防和紀念戳記等,則在在顯示


郵政前人蓽蕗藍褸之辛勞。


 



 


台灣早期郵票代售處,大都委託(柑仔店)販售,所以柑仔店戶外牆上有(下圖)這種鑄鐵長方形式


郵筒,以及(上圖)兩種不同色系的廣告琺瑯材質鐵牌...........................


 



 



 


自助郵亭是40多年前設置在北市多所大學的簡便郵局,學校師生買郵票、找零錢都自已動手,


又有「良心郵局」之稱。


將信件平安送達收件人手中是郵差的天職,遺憾的是有些郵差卻為此犧牲了寶貴的生命。


台東太麻里的溫勇男先生因護郵而殉職的事蹟,非常令人感動。


 






郵件遞送是郵政最基本的業務,為提高郵件處理效率,臺北郵局率先於民國51年11月開始以機械


系統處理包裹分揀及封發作業,67年8月1日於金山街成立臺北郵政包裹中心(臺北郵件處理中心


之前身)郵件作業流程複雜,模型區以虛擬之城鎮、公路、鐵路、機場、海港等景觀搭配郵政設施


、建物、各式運郵工具模型,建構郵件收寄、封發、運輸、投遞之場景,並透過燈光及電力自動


控制設備,表現郵件作業流程及郵遞工具.



 



 



 










 


同場加映養樂多專車與柑仔店喊琳瓏專車...............


60-70年代懷念的好滋味(養樂多)之養樂多腳踏車收藏


http://tw.myblog.yahoo.com/1969-oldtaiwanstore/article?mid=4106&prev=4187&next=4040&l=a&fid=5




 


喊琳瓏賣雜貨!50年代的行動便利商店


http://tw.myblog.yahoo.com/1969-oldtaiwanstore/article?mid=120&prev=926&next=35&l=f&fid=5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全世界有許許多多的愛情故事是從這3個老郵筒開始的.......圖1/圖2/圖3/圖4是台灣本土第2代的郵


筒.至於第一代因屬直立式圓柱筒型(日據至光復初期)而本人收藏則屬第2代(50-60年代)剛開始的郵筒為


普及化常掛至於鄉村的柑仔店門口或牆壁上,再加掛上明顯(郵票代售處)的琺瑯鐵牌,告知這裡有賣郵票及


可寄信.因時代變遷及郵件量加大,後期(70年代)郵筒加大如圖5/圖6,而琺瑯鐵牌也由鮮黃色改為綠色.而


現代的郵筒就更大了,但郵件量則變少了,大量的書信往來已被網際網路所取代,又或許有一天全球網路全


面化,那可就看不見這些可愛的老郵筒囉˙

50年代博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